(资料图)
古诗有云,“节分端午⾃谁⾔,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渊源深厚,古人常于端午作诵诗词,寄托美好愿望,抒发家国情怀。上海觉群诗社接续古俗,以“时清岁和,赋咏端阳”为主题,昨日于玉佛禅寺举办融诗歌创作学习与传统文化体验鉴赏于一体的端午诗歌节,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熏习文化、陶冶情意的空间,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
昨天的玉佛禅寺,化身现代都市中的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园,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更有众多汉服爱好者特意着古装而来,打卡拍照,赏园消夏,一时间,各个时期的传统服饰云集,与飞檐斗拱相映成趣,共同描绘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来自上海诗词学会、上海楹联学会、全国各地诗社代表、诗词界专家学者等30余人出席了诗歌节的开幕式。上海玉佛禅寺方丈、上海觉群诗社理事长觉醒法师在致辞中提到:端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与孝道精神,应当趁此佳节,以传统节日展现诗词文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推进文化繁荣的指示,共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开幕式上,上海诗词学会会长胡晓军、上海楹联学会会长徐锋分别向上海觉群诗社授予了“上海诗词学会觉群创作研究教育基地”和“上海楹联学会学术交流基地”铜牌。
诗词音乐会是本届端午诗歌节的开场重头戏,来自全市各区的诗词爱好者和演出团体依次登台,他们身着传统服饰,以古典韵律、古典舞蹈,配以古筝、月琴等民族乐器,吟诵了《诗经·鹿鸣》《九歌·云中君》《将进酒》《琵琶行》等诗词名篇,古人高咏度端午的场景仿佛在现代都市重现。
随着音乐会的进行,广场上的诗词集市也渐入佳境。数百道诗词问答题陈列于眼前,参与者纷纷展示诗词积累,不断挑战高阶难题,赢得喝彩声一片。楹联馆则由市楹联学会专家坐镇,评判参与者对出的下联是否正确,并现场教学,解疑答难。书法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更是书写者钟爱的内容。本次诗歌节,有多位书法家和擅长书法的玉佛寺僧人现场为游客题写扇面。一大早,人们便在“笔中有诗”的摊位前排起长队,有的甚至叫外卖送来扇子,以免与墨宝失之交臂。
当天下午,复旦大学教授、上海觉群诗社社长胡中行主讲“端午话屈原”专题讲座。报名的听众挤满了会场,胡教授向听众讲述了屈原诗歌的文学艺术魅力,充分阐发了端午节的文化意义,解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将本届诗歌节的文化内涵推向高潮。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全天吸引着游客。每一个体验区前都排起长龙,人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制作五彩长命缕和端午五福香囊;体验雕版印刷,亲手为自己印制一篇诗文;或在欣赏、学习茶艺之余,品尝一杯新茶,真正获得过节的体验感和参与感,留下一份节日的念想。(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